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2023年6月9日至7月9日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220余家各级各类图书馆进行联展联映“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五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映月暨我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项目传承人记录成果特展”。
此次活动围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册)项目为重点,集中展示我国的非遗记录工作成果与履约成绩,讲好非遗保护中国故事,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10-侗族大歌
项目名称:侗族大歌
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侗族大歌是无伴奏、无指挥的侗族民间多声部民歌的总称。包括声音歌、叙事歌、童声歌、踩堂歌、拦路歌。“众低独高”是其传统的声部组合原则,优美和谐是其鲜明的艺术品格,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其全民性的传承方式。它所承载和传递的是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人伦礼俗、智慧精髓等至关重要的文化信息。
展映作品:
侗族大歌-潘萨银花
侗族大歌-吴品仙
侗族大歌-贾福英
11-花儿
项目名称:花儿
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流传在中国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中共创共享的民歌。因歌词中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而得名。它用汉语演唱,音乐上受羌、藏、汉、土等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由于音乐特点、歌词格律和流传地区的不同,花儿被分为“河湟花儿”“洮岷花儿”和“六盘山花儿”3个大类。人们除了平常在田间劳动、山野放牧和旅途中即兴漫唱之外,每年还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自发举行规模盛大的民歌竞唱活动——“花儿会”,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与情感交融的特殊价值。
展映作品:
花儿(松鸣岩花儿会)-马金山
花儿(莲花山花儿会)-汪莲莲
花儿(丹麻土族花儿会)-马明山
花儿(七里寺花儿会)-张英芝
12-南音
项目名称:南音
领域:表演艺术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南音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南音用泉州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洞箫、二弦、三弦、拍板等乐器演奏,以“乂工六思一”5个汉字符号记写乐曲。现存的3000余首古曲谱,保留了自晋(公元265年至420年)起至清(公元1644年至1911年)历代不同领域的曲目。音乐风格典雅细腻。其演唱形式、乐器形制、宫调旋律、曲目曲谱及记谱方式独特,为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南音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珍爱的文化遗产。
展映作品:
南音-苏统谋
13-热贡艺术
项目名称:热贡艺术
领域:传统手工艺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热贡艺术主要指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佛教造型艺术,是藏传佛教的重要艺术流派。发端于13世纪的热贡艺术,主要分布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流域的吴屯、年都乎、郭玛日、尕沙日等村落,其内容以佛教本生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等为主。热贡艺术以其浓郁的宗教色彩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信仰藏传佛教的各族僧俗群众所喜爱。它承载着热贡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是相关社区广大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映作品:
热贡艺术-西合道
14-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项目名称:中国蚕桑丝织技艺
领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蚕桑丝织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这一遗产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其间所用到的各种巧妙精到的工具和织机,以及由此生产出来的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同时也包括这一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关民俗活动。5000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传统生产手工技艺和民俗活动至今仍流传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的太湖流域(包括杭州、嘉兴、湖州和苏州等市)以及四川成都等地,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展映作品:
宋锦织造技艺-钱小萍
蜀锦织造技艺-叶永洲
蚕丝织造技艺(双林绫绢织造技艺)-周康明
15-藏戏
项目名称:藏戏
领域: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藏戏是戴着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戏剧,形成于14世纪,流传于青藏高原。常演剧目为八大传统藏戏,内容大都是佛经中劝善惩恶的神话传说。藏戏原来流传于民间,由艺人口传心授,在广场或寺院中演出,后来建立了专业剧团,出现了舞台演出形式,这两种演出样式都为藏族群众认可和喜爱。藏戏承载着藏族文化的血脉,反映了藏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映作品:
藏戏(日喀则迥巴)-朗杰次仁
藏戏(山南琼结卡卓扎西宾顿)-嘎玛次仁
藏戏(日喀则南木林湘巴)-次多
16-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项目名称: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
领域:传统手工艺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是一种具有制作性、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传统手工艺。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包括原料的粉碎、淘洗、陈腐和练泥;器物的成型、晾干、修坯、装饰、素烧、上釉、装匣、装窑;最后在龙窑内用木柴烧成。在原料选择、釉料配制、造型制作、窑温控制方面,龙泉青瓷均具有独特的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服务人类生活,其成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陈设瓷、装饰瓷、茶具、餐具等,是烧制技术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龙泉窑烧制的“粉青”“梅子青”厚釉瓷,淡雅、含蓄、敦厚、宁静,是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表现。
展映作品: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毛正聪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徐朝兴
17-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项目名称: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领域: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传统手工艺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是传统手工纸的杰出代表,具有质地绵韧、不蛀不腐等特点。自唐代(公元8世纪初)以来,它一直是书法、绘画及典籍印刷的最佳载体,至今仍不能为机制纸所替代。宣纸传统制作技艺有108道工序,对水质、原料制备、器具制作、工艺把握都有严格要求。这一技艺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不断改进,与多种文化元素结合,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促进民族认同和维护文化多样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映作品:
宣纸制作技艺-邢春荣
18-西安鼓乐
项目名称:西安鼓乐
领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列入时间:2009年列入
名录类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文简介:
西安鼓乐是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鼓吹乐。乐队编制分敲击乐器与旋律乐器两大类,演奏形式分为坐乐和行乐。至今使用着唐(公元618年至907年)、宋(公元960年至1279年)时期俗字谱的记写方式。乐曲结构庞大、风格典雅,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对研究中国古代音乐有着极高的学术价值。
展映作品:
西安鼓乐-顾景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