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如皋的渊源

640

李渔(1611--1680),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 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

李渔作为一个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中国古代从事文化产业第一人,是从如皋这片人杰地灵的神圣土地上走向世界的。连李渔都自称“渔虽浙籍,生于雉皋”(《与李雨商荆州太守》)。如皋是长寿之乡,他提出首蔬菜后肉食,渐近自然的主张;如皋是建筑之乡,李渔对构建园林,居室布置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在南京、北京、杭州营建了芥子园、半亩园、层园;如皋是花木盆景之乡,李渔对养花种树,匠心独具。如皋是风筝之乡,他创作出喜剧名篇《风筝误》,成为古代喜剧的典范之作。

毫无疑问,李渔是全体如皋人民的骄傲,是如皋地方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是如皋大地最有权威的金色名片。


李渔与《芥子园画谱》

640

康熙十九年(1680)正月十三日,旷世逸才、文化巨人李渔与世长辞,就在其逝世的前一年,“不可磨灭之奇书”《芥子园画传)(通称《芥子园画谱》)“三易寒暑”“急命付梓”。年届古稀的李渔虽然身患重病,仍以惊人的意志为画谱作序,阐明编辑宗旨,叙述出版过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画谱的热爱和赞美:“今人爱真山水与画山水无异也”“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有是不可磨灭之奇书而不以公世,岂非天地间一大缺陷事哉!”

《芥子园画谱》总目标明:初集,包括卷一城谐,卷二山石谱、卷三人物屋宇谱、卷四名家山水画谱;二集,以"、竹、梅、分别编成四卷;三集,以虫花弃、毛花弃、仿家花弃翎毛,分别编成四卷。全书 12 卷内容十分丰富,所选题材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依托,以民族特色为依归,具有高度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以“增广名家画谱”“摹仿诸家花卉翎毛谱”等形式,详细介绍了王维、米带、苏轼、马远、黄公望、李唐、王蒙、吴镇、朱彝等近百名历代著名书画家的技法特色,体现强烈的示范与导向性,给学画者以生动具体的启迪与指导。

《辞海》称《芥子园画谱》“介绍中国画基本技法,较为系统,虽间有舛误,但浅显明了,便于初学参考,旧时甚为风行”。三百多年来,多次重刻再版影印发行,延续不断,广泛流传,以完美和谐浅显生动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实现了富有独创性的审美价值。


《芥子园画谱》内容展示

01_副本

02_副本

03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