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是全国“安全生产月”,为切实提升公众安全意识,推动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如皋市图书馆紧扣“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主题,结合场馆服务特性与文化传播职能,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实际、形式鲜活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用“文化+安全”的双向赋能,为读者与职工筑牢安全“防护网”。
知识“充电”——安全讲座里的“干货课堂”
6月11日下午,一场“接地气、有实效”的安全知识讲座在我馆三楼活动室进行。本次“如图课堂”由馆安全负责人杨海波主讲,他结合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场馆的特殊性,从“古籍文献的防火防盗”“读者活动中的应急处理”“日常用电安全规范”三大场景切入,用鲜活的案例、通俗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安全隐患排查技巧、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以及突发事故中“黄金逃生时间”的把握要点。
实战“练兵”——消防演练中的“应急速训课”
6月11日下午,随着图书馆警报声拉响,消防演练正式启动。参与演练人员弯腰低姿,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有序撤离至馆外安全区域。随后进入灭火器实操环节,将“提、拔、握、压”四个步骤一气呵成。最后协同铺设消防水带,手持水枪对准模拟火点喷射。从逃生撤离到灭火实操,从自救技能到协同应对,馆员“练在日常”的应急能力,正是读者安心的“安全底气”。
文化“破圈” ——短视频里的“平安密码”
当古籍文献遇上安全生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馆新媒体团队用一部自制短片《古籍里的平安密码》给出了答案。团队成员深挖馆藏古籍中与“安全”相关的文化元素——从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建筑智慧、生活警示,到现代图书馆安全理念的映照,通过动画演绎、馆员解读等形式,将古籍里的“老智慧”转化为当代人的“新提醒”。
当古籍文献遇上安全生产,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馆新媒体团队用一部自制短片《古籍里的平安密码》给出了答案。团队成员深挖馆藏古籍中与“安全”相关的文化元素——从李渔《闲情偶寄》中的建筑智慧、生活警示,到现代图书馆安全理念的映照,通过动画演绎、馆员解读等形式,将古籍里的“老智慧”转化为当代人的“新提醒”。
目前,该片已在“如皋市图书馆”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平台发布,并参与“平安如皋建设”短视频征集活动,让安全理念通过文化传播“破圈”更广。